全球第一宗成功的微創手術發生於1985年,由一位法國外科醫生利用幾個小切口為病人割除膽囊。隨着技術日趨成熟及儀器的不斷發展,現時微創手術已經很普及,而應用範圍甚廣,包括肺、脾、食道、胃、小腸、闌尾、結腸、直腸、肝、膽、胰、腎、前列腺、子宮及卵巢等。

  • 患者需全身麻醉
  • 在肚臍下,即腹部近中間位置,開一個1.2厘米的切口放入腹腔鏡,醫生可透過腹腔鏡觀察到整個腹腔的器官組織,輔助手術進行
  • 接著在腹部適當位置開兩至三個0.5至1.2厘米的切口,放入儀器進行手術

針對治療結直腸癌而言,由九零年代尾開始,在歐美甚至香港陸續有大型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表在醫學文獻上,証實微創手術能成功在不降低存活率的情況下減少手術痛楚及加速術後復原,讓患者可以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 患者於完成手術後24-36小時內便可進食
  • 患者手術後三至四天便能夠康復出院
  • 造成更少痛楚及疤痕
  • 可減低日後出現腸黏連及傷口疝的機會

隨著醫療技術及儀器的進步,微創手術的傷口不斷縮小,傷口數目也逐漸下降:

  1.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NOSE)
  2. NOSE是指經由自然孔道,如肚臍與肛門,把切除的組織移走。若腸癌患者體內的腫瘤體積較小,並處於合適位置,所割除的腸段可經由肚臍的切口或經肛門取出。這種處理方法在醫學上稱為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NOSE)

  3.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單孔腹腔鏡手術
  4. 腹腔鏡及所有儀器經由肚臍單一的切口進入腹腔,切口約為2.5至3厘米,需要特別的儀器配合。

腹腔鏡手術進行中,腹腔內的影像會傳送至顯示屏上
進行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NOSE)手術後的傷口隱約能見
腹腔鏡手術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