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是大腸最末端的地方,因此肛門癌是大腸癌的一種,約佔大腸癌個案的百分之一至二。患者大部分是年過六十的長者,吸煙及免疫力低的人都屬高危族群,而肛門長期發炎及有瘺管亦會增加患病機會。

另外,男同性戀者的發病機會更是非同性戀男士的十七倍,有研究指出肛門癌與子宮頸癌一樣,與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HPV)感染有關,因此男同性戀者較容易互相感染。

罹患肛門癌的人,會出現肛門痛、出血、痕癢及經常急便的情況,當癌瘤侵蝕控制肛門開關的括約肌時,便會出現大便失禁的現象,癌瘤亦可能會進一步擴散至腹股溝及盆腔淋巴結,甚至直接入侵附近組織,如陰道。肛門癌可分為三類,當中八成患者是鱗狀癌,一成半是腺癌,餘下的則是比較罕見的黑色腺素瘤。

只適合初期、體積比較細小和接近皮膚表面的癌瘤。

癌瘤體積較大,病人便要接受肛門全切除手術,即是「封肛」,方法是把肛門及部分直腸一併切除,然後為病人在腹部左下方開一個永久造口排便。

若所患的是肛門腺癌,因腺癌的復發率相當高,患者通常都要接受肛門全切除手術。

近年研究顯示,電療加化療的成效比全切除手術更好,以鱗狀癌患者為例,控病的成功率可達六、七成,惟藥物可能會影響到肛門附近的括約肌,因此有三、四成病人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失禁問題。如果電療、化療無效,又或失禁情況嚴重,病人便要接受肛門全切除手術。

至於黑色腺素瘤則屬於十分棘手的癌症,治療結果一般也不太理想。